中国火箭发展史历程(中国航天火箭发展史简述)

指南 0 653

回顾中国航天的艰辛发展史说起我国航天的发展史,那可以说是充满坎坷的一段历史。从一开始的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和资金支撑,到如今的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这多亏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

世界航天梦想第一人就来自我国,他的名字叫做陶成道,后被朱元璋封赏为“万户”。

万户的为什么会被称为世界航空梦想第一人呢?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上太空。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因为他是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为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中国火箭发展史历程(中国航天火箭发展史简述)

但是要说起新中国的航天发展,还是要从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正式成立开始说起。

作为声名显赫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前身,65年前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 " 国防部五院 "),被认为是中国航天梦的起点。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曾领衔过国防部五院。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一句话,使中国航天事业走上了正轨。

要说起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那大家应该是很熟悉的。那就是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当时有些人的温饱还得不到保障的时候,能研发出一颗人造卫星,这在当时的国际社会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成就。

“东方红一号”在太空中一共工作了28天,于1970年5月14日不再发射信号,但是至今仍在轨运行。

紧接着的1971年3月3日,中国又发射了一颗科学实践卫星“实践一号”卫星。实践一号卫星无论在空间科学还是空间技术方面都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在轨期间,它进行了高空磁场、X射线、宇宙射线和外热流等空间物理环境参数的测量,让我国第一次直接探测宇宙空间环境。

1975年11月2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并与同年同月29日成功返回。

其主要用途为国土资源普查。采用了棱镜扫描全景相机。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获得第一批对地摄影相片,但分辨率较低,且畸变严重。卫星采用模拟式三轴稳定控制系统,但没有轨道控制系统,因此轨道衰减较快,留轨时间短,亦影响了返回落点的精度。但这并不影响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伟大进步,因为这次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86年2月1日,中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发射成功。

1990年4月7日,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也是我国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从那以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迅速发展。

下面介绍一下我国载人航天的历史。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发射,并在21小时之后内蒙古着陆完成回收。

这次发射和回收的圆满成功,为中国载人航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带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成功前往了太空,并在轨运行了14圈后返回地面。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21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2008年,“神舟七号”又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其中崔志刚完成了首次出舱行走。

2011年11月1日,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称为中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

2012年6月16日,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由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完成。航天员刘洋操作飞船顺利完成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太空授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再到10月16日的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这六十多年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从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到如今领先于世界的航天技术,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和有我们如此强大的国家作为支撑。

未来我国航天事业更加蓬勃的发展,就由你我共同见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