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甘肃兰州市红古区疫情)

指南 0 551

红古区隶属甘肃省兰州市,位于兰州市的远郊区,地处甘肃省中部,成立于1960年,因境内享堂峡以东的红古川而得名,地理坐标东经102°50′-102°54′和北纬36°19′-36°21′之间,东接西固区,西临大通河,南濒湟水河与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和永靖县相望,北部黄土山岭与永登县毗邻。位于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

红古区有109国道、京藏高速公路、兰青铁路、兰铝铁路专用线贯穿全境,是内地通往青海、西藏的咽喉通道,也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红古区海石湾镇是亚洲第一龙,马门溪龙的故乡。

2014年10月,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成功申报为第五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甘肃兰州市红古区疫情)

中文名称 红古区 外文名称

Honggu District

别 名 红古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甘肃兰州 下辖地区

海石湾镇、华龙街道等辖3个街道3个镇1个乡

政府驻地 海石湾镇 电话区号

0931

邮政区码

730084

地理位置 甘肃省中部 面 积 567.66平方千米 人 口 15万 方 言 兰银官话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著名景点 永宁寺遗址 机 场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火车站 海石湾站 车牌代码 甘A 行政区划代码

620111

建制沿革 秦时属陇西郡。

汉朝属浩门、令居、允街三县地。

唐朝属广武县。

1958年永登县并入兰州市,改称永登区。

1960年4月27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兰州市设立红古区。

析永登区置红古区。以境内红古城得名。

2006年,平安镇增设新安村。至此,全区共有22个社区、34个行政村。

2008年,红古区对18个社区进行更名,具体情况:1.窑街街道:将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社区依次更改为和平、团结、滨河、新村社区;2.下窑街道:将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社区依次更改为跃进、新跃、二坪台、沙窝社区;3.海石湾镇:将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社区依次更改为火车站、大通路、西苑、复兴、华龙社区;4.红古乡:将原第一社区更改为红古社区;5.花庄镇:将原第一、第二社区分别更改为花庄、白土路社区;6.平安镇:将原第一、第二社区分别更改为平安台、张家寺社区。

2008年末,全区农村人口1.37万户/5.76万人,有4个乡镇,38个行政村,170个村民小组。(不含城区数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红古区常住总人口136101人,其中,窑街街道18123人,下窑街道17149人,矿区街道6357人,海石湾镇54936人,花庄镇12950人,平安镇13886人,红古乡12700人。

2013年,市政府(兰政函〔2013〕132号)批复同意设立华龙街道。2015年,红古乡撤乡改镇获批。2015年末,全区辖4个街道、4个镇:窑街街道、下窑街道、矿区街道、华龙街道、海石湾镇、花庄镇、平安镇、红古镇。共有22个社区、34个行政村。

风景旅游

“金城西南红古川,观景胜似花果山,新添明珠海石湾,虎踞龙盘湟水畔”。红古川旧称峡外川,川境内以北有条峡谷,叫享堂峡,其峡以北称八宝川,峡以南称峡外川。峡外川长约百余里。包括平安乡、河嘴乡、红古乡和海石湾。 川内有条湟水,顺川东下,汇入黄河,南北两面,山峦起伏。湟水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曾有俗语“四马二主拴者牢鳌者装粮库,峡外川是个摇钱树”。年年入春时,桃红柳绿,梨花似雪,民间曾在此举办果花节。 说起红古川这个地名,还有一定的来历,在川内红古乡有个小村庄,现称红古城村,旧时为鲁土司管辖的一座古城。据记载,在明代古城以南有座旧古城,因城建在川中心,没有水源,易攻难守,不适应战略需要。故将城迁筑到现红古城。此处原名叫红古土,建城后遂改名新古城,此城四周筑有十多米高的城墙,南面临河,西面挖有壕沟,东面是悬崖峭壁,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外城还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护城河。既险要,又好取水。易守难攻的犄角之势。城内有东西一弓形街道,北面建有王土司衙门,南面是贡爷住居地。据村内老人回忆,民国三十二至三十三年(1943至1944年),杨子恒的部队,有一个中队在城内驻扎过。从王氏家谱表上证明,其先祖为王保保。 又一说,当年的边陲守将和士兵,百姓多是土人(指少数民族),由于口音上,对“新”字读不准,误读为“红”。这样天长日久才叫成了红古城。1960年4月27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立红古区,就以这座古城为名,故取名为红古区。从此,人们便称这条川为红古川。有小诗一首“雪浪起峡谷,湟水绕平塬,百里红古川,却似小江南”。

永宁寺遗址 永宁寺遗址

北魏後期都城洛阳的重要佛寺故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15公里的汉魏洛阳城遗址内﹐坐落于北魏宫城的西南侧﹐占地面积达9万平方米。它是一座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是专供皇帝﹑太后礼佛的场所。寺建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为灵太后胡氏所建﹐永熙三年(534)被大火焚毁。 永宁寺遗址中央﹐迄今尚存塔基遗迹﹐为高大的土台﹐当地俗称木宁寺或木塔寺﹐清代误定为陵冢﹐树“汉质帝静陵”碑﹐至今碑石犹存。遗址于1963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勘察﹐1979~1981年发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