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评价袁绍的一句话(官渡之战评价)

指南 0 531

曹操评价袁绍的一句话(官渡之战评价)

三国演义中,曹操曾与刘备青梅煮酒,探讨天下英雄。刘备认为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且虎踞冀州之地,部下文臣猛将极多,可做英雄。曹操则并不赞同,他认为,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不能称作为英雄。而事实证明,曹操对于袁绍的看法是极为准确的。也正是袁绍的这些特点,才导致了官渡之战的大败。

官渡之战,袁绍用了4个昏招,将曹操对他的评价一一印证。

昏招一、将审配调回,没有谋断

官渡战争一开打,曹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所向披靡。在审配的指挥下,袁军伏击成功,大败曹军,打得曹操不敢出营。

之后审配又命令士兵在曹操营寨前垒土成山,站在山上向曹营射箭,居高临下攻击,曹军恐惧,连在营地中走路都需要顶着盾牌,士气十分低落。后来曹军建造投石车,轰踏了袁军的土山。审配又采用土攻,挖地道,结果又被曹操破解。两军陷入僵持阶段,谁也奈何不了谁。

可以看到,在审配的指挥下,袁曹两军达成了暂时的战略平衡,谁也无法打败谁。这个时候就是拖时间了,曹操兵精粮少,拖时间肯定输。然而就在这种重要的时刻,袁绍竟然命令审配回去督促粮草,将审配调离战场,既然审配几次打败曹军,为什么不把他留下来呢,这是袁绍犯的第一个昏招。

昏招二、派淳于琼守粮

由于之前袁绍粮草已经被曹操劫过一次了,所以这次袁绍决定加派守卫,但是他却偏偏派了淳于琼前去乌巢粮仓。这就是袁绍犯的第二个昏招,此战袁绍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粮食比曹操充足,要保证这种优势,肯定得派稳妥的将领去守卫,然而淳于琼是个嗜酒如命之人,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这种人,是怎么想的呢?作为主公,袁绍不可能不知道淳于琼的这个特点吧。

昏招三、责骂许攸

曹操粮尽,派人送书信给荀彧,希望他急速筹措粮食,好死不死,这个人被袁军抓住了。于是许攸建议袁绍派偏军袭击许昌,但袁绍并没有答应,他只想这样耗死曹操,不想节外生枝。这本身也不算错。

但是当他收到审配寄来的书信,陈述许攸之前的犯法事,竟然直接责骂许攸,还说出以后永不录用的话,将他赶出营帐。大战在前,对于这么一个知晓军情细节的人,怎么能够如此对待呢?要么就继续重用,不要责骂,要么就直接抓起来,禁止出营,泄露军机。但是袁绍既责备许攸、表示永不重用,又不禁止许攸的人身自由,这样的话,许攸难免怀恨在心。后来许攸投曹,直接泄露了最重要的军情。

昏招四、色厉胆薄、干大事而惜身

听得许攸的情报和建议后,曹操立即点兵,亲自前往乌巢,袭击袁绍粮草。袁绍听闻乌巢有变后,急招军将议事。大将张郃表示要和高览一起去救乌巢,而谋士郭图则认为乌巢被劫,曹操肯定亲自前往,应该趁曹营人少,率军攻打。这里,袁绍做出了他官渡之战中最失败的决定,命张郃率军五千,攻击曹营;蒋奇领兵一万,去救乌巢。

为什么说他的这招是整个官渡之战中最失败的决定呢?首先,袁绍针对于曹操最大的优势是粮草,那么当曹操亲自率军前去袭击的时候,袁绍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是一个有魄力的主帅,那得向曹操学习,亲自操刀去干,鼓舞士气,因为乌巢绝不能失,安身立命之本,当全力以赴的救援。

就算你怕事,不敢亲自去,那么至少你得多派点军队前去。而袁绍只派蒋奇领兵一万,前去救援乌巢,不知道他是不是看不起曹操,觉得曹操没有没有能力攻破乌巢大营。

好谋不断,干大事而惜身,曹操对袁绍的评价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再说另外一边,既然派这么点人去救乌巢,那么攻击曹操大营,总得下血本吧,曹操都在乌巢那边跟你拼命了,你就给张郃五千人马,让他去打曹军坚固的营寨?那另外那几十万军队在干嘛呢,睡觉吗?此刻只给张郃五千军队,那不就是让他去送死吗。

乌巢、曹营,袁绍不论押宝哪一边,都有胜算。这么多谋士建议,袁绍最终竟然用了这么个昏招,真是让人叹息啊,不过也恰恰印证了曹操的评价。

结局大家都知道了,乌巢粮草被烧,袁军大乱,张郃投降,袁绍损兵折将,退回冀州。原本稳赢的牌面,被袁绍打成这样,也是没谁了。“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曹操对袁绍的评价太准确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