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曹操的人物形象(三国主人公简单介绍)

百科 0 581

三国演义曹操的人物形象(三国主人公简单介绍)

“若天下没有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称帝!”

何其霸气,何其壮哉!曹操的一生是成长,是传奇,是榜样,更是历史。

老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我相信很多人读四大名著都是较为喜欢《三国演义》,喜欢里面的义薄云天、喜欢里面的满身是胆、喜欢里面的尔虞我诈、喜欢里面的智计百出。唯独对于曹操,最初兴趣了了,通读三国之后对于这位三国第一人才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喜爱。

魏武帝曹操(155年 —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独身刺董 一、有勇有谋

初识曹操,是在熹平三年(174年),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彼时的洛阳犹如今日的北京,达官贵人聚居之地。曹操初上任,即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用于震慑。当时,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再识曹操,为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刘辩登基。彼时九月,董卓入京,执掌朝政,废汉帝,改立陈留王为汉献帝,毒死弘农王母子,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自王允处借来“七星宝刀”,独身前往太师府刺杀董卓,虽败,名扬。为后期举兵引来莫大名声。

二、识人之明 曹魏五谋士:

荀彧(163-212年),字文若,汉末至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战略家,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外号“谋主”。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

荀攸(157-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杰出战术家、军事谋略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

贾诩(147年-223年),字文和。著名的军事谋略家,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刘晔(?-234年),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战略家。刘晔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初仕庐江太守刘勋,识破孙策的伪盟之计。后随刘勋投奔曹操,成为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

郭嘉(170-207),字奉孝,外号“鬼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人物,杰出的军事谋略家。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曹魏五谋臣 五子良将:

张辽(169-222年)字文远,本姓聂,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先后从属于丁原、何进、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曾担任先锋,于白狼山斩乌桓单于蹋顿。后镇守合肥时击退孙权的进攻,封征东将军,曹丕继位,转任前将军。222年去世,谥“刚侯”。

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卫国(今河南濮阳市清丰县)人。从曹操起兵,多年来随曹操南征北伐,屡立战功,勇猛果敢,常任先锋大将。曾在乌巢之战擒获淳于琼;青泥之战击败关羽。后与张辽镇守合肥。曹操称王后,因乐进数有战功,拜右将军。218年去世,谥“威侯”。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先后从属于韩馥、袁绍,在官渡之战时归降曹操。曹丕继位,封左将军。其为将以巧变著称,为刘备、诸葛亮所忌惮,在街亭之战大破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累迁征西、车骑将军。后于木门道中伏而死,谥“壮侯”。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省泰安市)人。原属鲍信,后归曹操,为将坚毅庄重,在宛城之战的出色表现,被曹操称赞可对比古代的名将。曹操称王后,拜左将军。襄樊之战时被关羽击败俘虏,被迫投降。孙权夺荆州后获得礼遇,后被其放归魏国。曹丕封安远将军,后遭曹丕羞辱忧郁而逝,谥“厉侯”。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县(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原属杨奉,后在曹操奉迎天子时投奔曹操,常随军征战,屡立战功。曾在襄樊之战中率军击败关羽。后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继位,封右将军。227年死于任上,谥“壮侯”。

五子良将 三、决策英明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死后,洛阳一团乱,烧杀劫掠,无人理政。彼时,另一位三国著名某事沮授建言袁绍“在邺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兵马以讨不臣”。但是袁绍是一位优柔寡断的人物,前怕狼后怕虎,加之袁绍麾下其余谋士嫉妒沮授,俱反对。就这样,袁绍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机会。

如此大好的机会,曹操毫不犹豫的抓住了。快马加鞭赶到洛阳,苦口婆心的劝说汉献帝,洛阳已经烧成灰烬了,不利于皇室威仪,可先暂搬于许县,那里我为你已经建好了宫殿,就这样,汉献帝移驾至许县。汉献帝的到来,自然而然许县就变成了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曹操在拥有了汉献帝之后就开始借“皇帝”这一底牌,名正言顺的开始指挥起来各大诸侯。袁绍反应过来时,已经后悔不及。

这个时候,曹操有“反”的心吗?我认为没有,当时曹操只是借助汉献帝的正统拨乱反正,力挽狂澜,名留青史。如果曹操有反心的话,完全可以在利用完汉献帝后找个借口取而代之,但是纵观曹操一生,都没有这个举动,曹操的格局一直还是致力于统一大业。我想,这就是曹魏团队的灵魂!

四、虚怀若谷

曹操与关羽这一对CP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宁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的曹操缘何对关羽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我认为,是关羽身上的精神和气质。

“美髯公”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而曹操五短身材,就犹如看到美女一般,对关羽就“一见钟情”了,誓要拿下如此人物入麾下。

而关羽如游侠般的气质,傲上而不欺下,恣意江湖,义薄云天的气质更是符合曹操理想中的完美人设。

短歌行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我们通过曹操这首古诗,也可判断曹操的性格,在曹操的内心世界里,一直以统一大业为己任,以拯救苍生为使命。正是因为曹操这样的胸怀和格局才造就了不平凡的一生,奠定了曹魏的基础,开创了魏国的盛世。

五、坚持目标

曹操一生中最出名的两大战役,一大胜“官渡之战”,一大败“赤壁之战”。

上文有说曹操一生的信念就是拯救苍生,一统天下。在官渡之战的胜利后曹操听取了郭嘉的建议,北征乌桓,解救了边境的黎民,安顿了大后方,统一了北方。

休养生息后,挟大胜之军南下,迫降了荆州,利于荆州的水军及百战的陆军准备拿下南方,一统天下。可天不如人愿,在孙权及刘备的联合下,被打的仓皇而逃,狼狈回到北方。

这一年,曹操54岁,如此年龄再经受过如此之大的打击下,依然认真反思了此战,痛定思痛,广招贤才,修养民生,还是以有生之年统一天下为己任。

三年后,曹操57岁,以征讨西部张鲁为名,开始对西部关中一代的统一而奋斗。花了两年时间,统一西部。

两年后,曹操59岁,再次挟四十多万攻打南方孙权,两军在濡须口僵持许久。还是因为水军及地利的原因,无功而返。

两年后,曹操61岁,曹操为了遏制刘备的发展而提前攻打汉中张鲁,彼时,刘备已经占领益州,而汉中作为两家的必争之地和缓冲地带,曹操准备先下手为强。就是此役损失了曹操一员大将——夏侯渊。

曹操65岁时,孙权夺取了荆州,杀害了关羽,想嫁祸给曹操并写信表示愿意尊曹操称帝,上贡称臣。曹操麾下也是借机劝曹操称帝,而曹操看到此信后大笑着对手下说,孙权不安好心啊,是想把我放到天下的对立面,自毁长城啊。曹操深思良久之后说道,如果天命在我,我还是做个周文王吧。

公元前220年,曹操病死于洛阳,享年66岁。

同年曹丕继位,称帝后追封曹操为太祖武皇帝,葬于高陵。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曹操哭郭嘉,如你我怀念曹操。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