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是什么意思(讷于言什么意思)

生活 0 709

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是什么意思(讷于言什么意思)

4.24.[原文]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①。”

[原文通释]

孔子说:“君子要在说话上谨慎而在做事上勤勉。”

[注释]

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要在说话上谨慎而在做事上勤勉。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谨慎。于,在……方面。敏,勤勉。

[解读与点评]

本章强调的“讷”不是“反映迟钝”,而是“谨慎表达”。“讷于言而敏于行”还是“少说多做”和“只做不说”。这和《学而》第14章中的“敏于事而慎于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实践一再证明“敏于事而慎于言”的人没有吃亏的。

本章产生成语“讷言敏行”。

4.25.[原文]

子曰:“德①不孤,必有邻②。”

[原文通释]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志趣相投的朋友。”

[注释]

①德:本意为“高尚的品德”,这里指品德高尚的人。

②邻:邻居,引申为“伙伴”,“志趣相投的朋友”。

[解读与点评]

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必然有风范,自然会影响周围的人,吸引周围的人,所以“必有邻”。道德修养高尚的人献身于道德学问,耐得住孤单和寂寞,即便暂时没有得到周围人的理解,也会在道德学问中,在先贤的思想和人格中陶冶性情,找到神交的同志和朋友,当然不会孤立。

4.26.[原文]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①,朋友数斯疏矣②。”

[原文通释]

子游说:“服侍君主屡屡劝诫就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交屡屡劝诫就会被疏远。

[注释]

①事君数斯辱矣:服侍君主屡屡劝诫就会招来羞辱。数,音shuò,多次,屡次,用作动词,屡屡谏言。斯,则,就。辱,用作动词,招致耻辱。

②斯疏矣:就会引起疏远。疏,用作动词,引起疏远。

[解读与点评]

有一种解释认为,“子游这番话是说‘不要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去要求君王,去要求朋友’,不要看到君王不对,就去再找一个新主子,不要看一个朋友不好,就去再找一个新朋友,换的朋友多了,一个也留不下”。我觉得此说是站不信脚的:君主岂能是凭自己主观意志随便更换的!朋友岂有更换之理——真正的朋友多一些有什么不好?

《先进》第22章的“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和《颜渊》第23章的“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大概可以为本章作诠释。本章虽是子游所言,但表达的却是孔子的一贯思想。

《四书集注》说:“程子曰:‘数,烦数也。’胡氏曰:‘事君谏不行,则当去;导友善不纳,则当止。至于烦渎,则言者轻,听者厌矣,是以求荣而反辱,求亲而反疏也。’范氏曰:‘君臣朋友,皆以义合,故其事同也。’”

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却极易伤和气。所以一般在规劝人的时候还是“婉言”为好,而且要适可而止。孔子的话、子游的话告诉我们,事君、交友也要守中庸之道。

文/陈广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