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苦思甜的含义(思甜忆苦的意思)

百科 0 539

忆苦思甜的含义(思甜忆苦的意思)

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出生在湖南东部一个偏远贫瘠的农村。我们老家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山多地少,山上除了满山遍野的油茶树和杉树,连果树都很少见。

我们那里是在1982年才实行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那一年我已经是初三了。在这之前,吃不饱是我们的常态。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年吃到头的红薯丝拌米饭,上面一层厚厚的、褐色的红薯丝,下面一层薄薄的白米饭,开饭之前,妈妈为了防止我们只吃米饭不吃红薯丝,会用饭勺彻底搅拌均匀。只有在过年过节,红薯丝的份量才会少一点。

到了冬季,连少量的白米饭都有可能断顿,这时候,爸爸就会找人托关系到镇上的碾米厂买一些碾剩下的碎米,一直到早稻收割,这种窘境才会得到缓解。

至于猪肉之类的荤菜,也是过年过节才会有的。哦,对了,还有一种情形可以吃到少量的荤菜,就是家里请了诸如裁缝、木匠之类的手艺人上门做事。因此,每当看到有人挑着裁缝或者木匠担子上门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止不住会狂喜一阵,我们知道这是改善生活的机会来了。

我们的小学和中学就建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走路也不过一二十分钟的样子。那个时候,除了读书,我们每年都有一项教学内容,就是忆苦思甜。其形式不一,大多时候是请村里的老农过来讲旧社会的事情,讲他们如何做牛做马,讲他们如何吃不饱穿不暖,讲他们如何被地主老财欺负,……有时候学校也会做一些掺了谷糠的粑粑,看着我们难以下咽的样子,老师们便会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号召大家参加义务劳动,那时候学校每年都会在秋收季节放几天农忙假,我们都要回家下地干活,跟在大人身后捡拾落下的稻穗,稍大一点就直接下地割稻子、插秧,这些都是不计工分的。

除此之外,学校还会安排我们参与校园建设活动,比如大扫除、锄草皮、植树等等,遇到学校建校舍的时候,还会要求我们从家里推来独轮小推车,到几里开外的砖瓦厂拉砖瓦。那个年纪推着推车,驮着几十斤重的砖瓦走几里路,一天下来累得浑身都快散架了。

有时候便想,这“苦”是忆了,可“甜”在哪呢?我们依然是吃不饱,依然每天吃着难以下咽的红薯丝拌饭,依然翘首期盼着过年过节或者家里来客人……

那个时候也不懂这种教育到底有什么意义,只知道反正要吃苦、要勤俭节约、要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以至于我到了初三,还坚持穿打补丁的衣服,夏秋季节坚持打赤脚上学,并认为这是一种美德,连家里做的新衣服都不好意思穿,非得要洗几遍才会上身。

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伟大导师列宁也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可见历史传统的教育对于下一代的重要性。但是耽于过去、流于形式的教育,其结果却往往会适得其反。

现在看来,那时候的所谓忆苦思甜可能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当然有它的时代背景),而且那时候的老师们囿于学识水平以及学校设施的有限,只能够采取这些“简单粗暴”的方法,以至于留给我们的只有一些辛酸的回忆。

当然也不能说全然没有积极意义,至少让年少的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吃苦,培养了我们劳动光荣的观念。不过当我现在将这些事讲给我的孩子们听的时候,他们全然不理解,有时候还会当作一个笑话来听,我便只有还以他们苦涩的一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