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故事简介(司马迁的故事概括)

百科 0 599

司马迁的故事简介(司马迁的故事概括)

在我国大西北的黄土地上,隐藏着一个僻(pì)静美丽的地方——黄河边上的陕(shǎn)西省韩城县。这里山峦起伏,河流奔腾,风景十分秀丽。

翻过小山,越过山下的溪水,在一片绿油油的水草丰美的洼(wā)地上,风一吹,就看到了成群的牛羊。一群不识字的放牛娃正围绕着一个小孩,听他讲历史故事。这个小孩便是后来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对他抱有极大的期望,所以对他的教育格外用心,经常讲一些历史故事给他听。幼年的司马迁非常聪明,通常父亲讲一遍,他就记住了,然后把从父亲那里听到的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一天,父亲回来后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拿着一卷(juàn)书对他说:“孩子,我给你讲了这么多的故事,却一直没有教你念书写字。你要想学习更多的知识,就要拿起书本自己去读。今天,我就先教你读一卷书吧!”司马迁看了看那卷书,又感激地望了望父亲,说:“爹爹,这卷书我已经读过,并且会背了。”

听司马迁这么一说,父亲非常惊讶,问道:“没人教你,你怎么读的呀?”

司马迁笑着说:“您上次离家之前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后来有一天,我在书房看到了这本书,就请人把书里的内容念给我听。我才知道您说的故事就是这本书上的内容,就记下来了。我真的会背,请您检查一下,看我背得对不对吧。”说完就把那卷书从头到尾背诵了一遍。听完司马迁的背诵,父亲高兴地点着头,竖起大拇指对他说:“好孩子,真聪明!”

从那以后,司马迁不仅可以从父亲那里听到许多故事,还开始读书认字,学习其他的知识。司马迁不仅学习用功,而且勤学好(hào)问,很快,便在读书方面有所长进。

司马迁十岁那年,父亲司马谈来到西汉的首都长安做史官,他也跟随父亲来到了长安。从此,他便在父亲的指导下,诵(sòng)读了《左传》《国语》《尚书》《春秋》等大量书籍,也接触到天文、地理、兵法、商业等实用知识。

长安是当时的都城,那里人才济(jǐ)济。司马谈为人正直豪爽,因此结交了不少德高望重的读书人。于是他请了当时赫(hè)赫有名的大学问家董仲舒和孔安国担任司马迁的老师。经过两位老师的教(jiào)导,司马迁年纪轻轻,便已成为通晓历史的青年学者了。据说,司马迁很有钻研精神,一次他在研究一段历史时,发现几本书的记载都不一样,便把许多材料收集起来,进行研究,最后肯定《尚书》的记载是正确的。

一次,司马迁了解到他故乡龙门山有一个“鲤鱼跳龙门”的神话:鲤鱼只要坚持不懈勇敢向上冲,一旦跃过黄河那道数十丈高的龙门急流,就能变为神龙,在彩霞之间遨游。要是没跃过呢?不是被巨浪席卷而下,就是被急流拍在岸上凄惨地送掉了性命,侥(jiǎo)幸活下来的,也迟早会落入渔人的网中……司马迁从那时起便期盼着自己有一天能跃过龙门,做一番大事业。

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司马迁在取得父亲同意后,便开始漫游大江南北,过起了“背包客”的生活。他从长安出发,一路南下来到汨(mì)罗江边,体会屈原当初投江的愤懑(mèn)情绪;他游历到会(kuài)稽(jī)山,考察有关大禹(yǔ)治水的传说;他还去过彭城,仔细聆听那里的百姓讲述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故事……司马迁边走边学,不仅丰富了阅历,也通过实地考察和访问,印证了许多历史文献和传说。

后来,父亲司马谈病重,临终前他对司马迁说:“我有一个心愿——想写一部贯通古今的史书。可惜我没有机会写了,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帮我实现它。”司马迁含泪接受了父亲的嘱托。

从此,编写史书成为司马迁毕生的心愿和职责。尽管在此过程中司马迁遭受了种种磨难,但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坚持了下去,终于在奋战了16个春秋后,完成了心愿,写出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史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