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认黄花梨真假(海南黄花梨手串真假辨别)

百科 0 613

浅谈如何鉴别海南黄花梨的真假

文/洪门三少

《石头记》中有语云:“假作真来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世间之事之物本无真假,有了人的参与、有了判断之后,便有了真假,也便有了以假乱真,于是辨别真假变得重要起来。

继前两篇文章讲述了海黄特征以及海黄纹理之后,今天我们再来谈谈如何鉴别海黄真假。

如何辨认黄花梨真假(海南黄花梨手串真假辨别)

鉴别海黄真假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对于刚接触海黄的朋友们来说,不可能通过一篇文章就能通晓分辨真假的窍门。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实践,多接触、多看、多闻、多品,俗话说“见多识广”,见得多了也便识的了。

鉴别海黄真假虽然没有捷径可走,但还是有一些方法值得参考。今天主要从气味、纹理、荧光、色泽和棕眼五个方面着手,来谈谈如何鉴别海黄真假。

一、气味

海黄,学名降香黄檀,其味多为浓而不烈的降香味,感觉上似中药的味道。

这种降香味是海黄所独有的,辨识度很高,可以作为辨别真假海黄的主要方法。

所以,有条件的话,可以多闻闻海黄原木和海黄制品的味道。

但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海黄制品多打蜡或采用了胶磨工艺,直接闻味道并不准确。但如果要打磨掉海黄表面的蜡层或胶层,极大可能会破坏海黄制品的品相。

这里推荐一种方法,大家可以试试。这种方法很简单,也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海黄制品的品相,特别在海黄珠子上效果很好。

取一段细铁丝加热至发烫,然后找到海黄制品中不易打蜡的部位,用加热后的铁丝去烙其表面,然后再闻味道。

如果只是单纯想闻闻海黄味道的话,可以取一些海黄碎片或者海黄粉薰香闻,这种方法所闻到的味道最接近海黄的降香味。

越黄中有一种越北料,它的气味与海黄接近,但偏辛辣。

上图就是一副越北料手串,纹理和海黄相似,但气味偏辛。

另外一种常用来冒充海黄的紫檀柳,没有特殊气味。

当然,每个人对气味的感受还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而且每个人的感觉阈限也不同,所以对气味的感知也会有所差别,故而以上所述气味仅供参考,大家还是要多闻、多体验,总结出自己的经验。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能常常看到一些海黄的老玩家们,在选料或选制品的时候,观形察纹之后,都会贴近鼻子闻一闻,可见气味在海黄真假辨别中的重要性。

二、纹理

我们接触海黄制品的时候,往往第一眼是观其外形和纹理。海黄纹理已在前文详述,其纹理形式多样,变化莫测。海黄纹理特征往往也彰显了作品的稀有程度及其价值高低。

虽然海黄的纹理有自身的特征,但与之形似的纹理在其他木材上也常见,所以从纹理上很难分辨海黄真假。

海黄纹理总体表现是:有序顺畅,干净利落,灵动有韵。较之越黄,其纹理更加清晰,粗中有细,细条分明,很少有色晕,且富有层次感。

越北料的纹理与海黄最为接近,还是以这串越黄手串的纹理为例,如果单从纹理来看,很难分别是越黄还是海黄。

海黄的纹理更顺畅,美感强,而普通的越黄纹理显杂乱生硬。

另外,紫檀柳上出现鬼脸对眼纹,易于冒充海黄。但紫檀柳的纹理太过规整,缺乏灵动的韵味,徒有其形而失其韵,具体还要大家多去接触体会。

三、荧光

海黄制品因其质地温润细腻,经打磨抛光后,质感强,荧光感足。

品质高的海黄制品在光线好的环境下能呈现出琥珀玉石般的质感,而其他冒充海黄的木材很难有海黄的荧光表现,这也是鉴别海黄制品真假的一个重要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品质好的越黄制品经过打蜡后,表面也有很好的荧光表现。所以观察木器表面的荧光需在不上蜡的条件下才有效。

四、色泽

在前文介绍海黄特征的时候,已经对其具体颜色表现有过详述,大体上有黄色、金黄色、紫色、褐色、红褐色、黑色等等。

海黄的颜色丰富多样,不同的木料乃至相同木料不同部位,都有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所以单从色泽上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对海黄进行鉴别都有很大的难度。

不过,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海黄的底色往往更为醇厚,特别是一些海黄老料制品,其色泽纯正、观感沧桑,韵味足。

除此,海黄大多数制品经氧化后,底色多有暗红色表现,经验丰富的老玩家一眼便能识别出来。

紫檀柳的颜色整体来说比较新,醇度也要低,底色偏粉,就像血檀和紫檀的颜色关系一样。

越黄的颜色偏黄、偏柴,杂色多,易出现色晕,且越黄容易出现霉点。

五、棕眼

海黄的棕眼相对来说是比较细腻的,而越黄的棕眼相对来说则比较明显,特别是根料。

高品质的紫檀柳往往近乎无棕眼,因为它料质更紧密,比重也要比海黄高,更压手。

除了以上五点,还有就是密度,但密度相似的木材很多,所以通常不作为辨别海黄真伪的依据。

综上所述,如果单从某一方面来辨别,难度很大。一般在鉴别的时候需要综合以上五个方面进行判断,这对于刚接触海黄的人们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世上没有一件事是一蹴而就的,懂得鉴别海黄真假,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如果确信自己对海黄感兴趣,平时就要多接触海黄,多看闻多上手。

鉴别,就像练剑一样,就那五式剑招,练熟了你就是高手。

别忘了点击关注,一起探讨中式器物与东方美学,探索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