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二首其一(悯农二首_其一)

指南 0 609

伴随着几场大雨和闷热的天气,夏天很快就过去了,在北京生活的人,迎来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秋天到了,空气清新,天气凉爽。

对于农业来说,庄稼马上到了秋收的季节,今天收到父亲发来几张图片,金黄色的莜麦结着饱满的麦穗风中飘荡,今年的收成总算比往年要好些。

今天正好小圣习唐诗的第32首,便是和这个季节有关的一首诗,大家都耳熟能详——《悯农》:

悯农二首其一(悯农二首_其一)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对于农民来说,种地是最主要的维持生计的来源,同时也是主要的工作。春种、秋收,按照四季之规律,顺天而行,本来是件很自然之事,但在中晚唐时期,却又是另一番光景。

唐朝经历中期之后,便开始走下坡路,国家内忧外患,苛捐杂税使得老百姓负担越来越重,其中农民的更有过之,不管分得多少田地,收成好坏,但每年上交给政府后,所剩不足以支撑全家人的温饱,这首诗所做的背景便源于此。

作者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唐朝宰相、诗人,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

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如今时过境迁,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都来之不易,不管何时,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优良传统美德,应代代相传下去,珍惜每一粒粮食,珍惜每一处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