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山东的风俗(山东各地风俗)

生活 0 698

重阳节山东的风俗(山东各地风俗)

很久之前就想写写有关于家乡的风俗,一来不知道如何下笔,二来对自己的文字功底确实没有信心,思躇良久后才决定动笔,用文字、图片记录即将消失的故乡。

滕州,是我长大的地方,对于她的详细介绍就不多赘述,百度搜索有三千多万条信息,离家求学工作多年后,才发现故乡只剩下了春节,短短的一周甚至来不及看看她这一年的变化,就匆忙背上满包“乡愁”,踏上开往远方的列车,成了故乡的旅客。这种一年一度的“旅行”,在婚后变成了两年一次。

既然讲到了春节,那就从这里写起吧

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但小时候的春节却始于寒假,哦,对了,还有一件能决定这个春节能否愉快的穿上新衣服,有鞭炮、烟花的事,那就得看放假那天有没有获得“三好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好得了奖状,自然欢天喜地,可以作为和爸妈索要新衣服、鞭炮烟花的筹码,压岁钱也会因此高于往年;没得奖状垂头丧气,免不了被爸妈责骂,强制在家做作业,复习功课,听着外面零星的鞭炮声,心里似有猫抓,更可气的是那些成绩好的小伙伴邀你出去玩,被爸妈以学习为由婉拒。这种压抑的氛围到了年三十便戛然而止,新春的祥和冲淡了阴云,或许大人觉得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不宜责骂,态度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大人们的春节从腊月中旬就开始了,首先行动的是母亲,需要制作一种鲁南地区特有的食物——煎饼,最近这几年关于山东大煎饼的梗层出不穷,外地人对于煎饼似乎很难下口,因为非常考验咀嚼能力,干、硬、没有味道,成了外地人对他的印象;对于吃煎饼长大的人来说,对煎饼有种疯狂的执念,因为它的耐储存,易携带,抗饥饿,因此成了离家人行囊中必不可少的干粮,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煎饼卷一切,可不止大葱。

制作煎饼的原料有很多,高粱、地瓜、小麦甚至玉米都可以,听母亲说以前条件不好的时候,都用摊地瓜煎饼,条件好了以后都改成小麦作为主要原材料,为了增加糊子的润滑度,好摊,还会加入少量的黄豆,傍晚的时候,母亲拿来小麦,严格称重,预估能摊出煎饼的斤数,一般一个熟练工,一天最多也就摊八十斤煎饼,小麦淘洗好之后就要被拿到专门“打糊子”的地方,这种“糊子”没有去除麦麸,也不像面粉那样精细,算得上粗粮,打回来的糊子还要加点水调制,稀稠得当,放在阴凉处静置一夜

煎饼的制作并不复杂,但对于技术要求比较高,要想得到口感上佳的煎饼,需要两个人密切协助,一个烙制,一个烧火,烙制的人需要用一根一尺来长的竹柄将“糊子”均匀的烙在直径80公分的“鏊子”上,但如果技术不到家,烙出的煎饼会厚薄不均,有的还会破损,影响口感,烧火同样是个技术活,火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还要根据煎饼不同部位的成熟度,决定添柴的位置,保证鏊子受热均匀,每次一到摊煎饼的时候,邻居们总会过来围观,在夸奖煎饼摊的好的同时,也会对烧火的人夸赞一番。

刚摊出来的煎饼最好,吃又香又脆,稍放置一会就会变软,等到彻底凉透,晾干水汽,圆圆的煎饼被叠成长方形,用包袱包好储存,大半年都不会变坏。

腊月二十三,扫尘土的日子,这一天需要全家动员,因为要对房里屋外彻底打扫,人们认为会惊动神灵,所以要燃香、上贡,当然也少不了放挂鞭炮,炮声响毕就可以开始打扫了,长竹竿要绑上新准备的高粱杆扫把,用来打扫房顶尘土,房间里大到座椅板凳,橱柜,小到杯盘碗盏都要清洗。

(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