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是什么圈子(饭圈都是什么人)

生活 0 722

饭圈是什么圈子(饭圈都是什么人)

今年5月初,一则“倒奶视频”在网络曝光,为满足粉丝给其爱豆打榜的需求、画面中近20人忙着向污水槽内倾倒新鲜牛奶饮品,饭圈文化的畸形化进入公众视野,挑战着法律和道德底线。

6月中下旬,四川大剧院上演话剧《如梦之梦》,开票即秒售罄,全国各地“肥虾”(肖战的粉丝)打飞的到成都“应援”,定价80-1880元的门票被炒到了四五万元一张,“没钱别提爱,白嫖不算粉”的饭圈可见一斑。

7月底,在众多“吃瓜”群众的关注下,吴亦凡涉嫌强奸罪被朝阳公安刑拘,但竟然有粉丝在饭圈“商讨”组团“探监”“救人”,甚至制定所谓的“劫狱”计划!

8月以来,奥运会的转播中,饭圈黑话“YYDS”(永远滴神)开始进入官媒,连同之前“出圈”的“C位”“打call”,个别饭圈用语已经变成流行用语,进入到汉语大熔炉中来了。

什么是饭圈,是相互请吃饭的小圈子么?

不是的。饭圈是一个网络用语,由英文fans拆解而来,fan音译为“饭”,s表示多个,也就是粉丝圈子。粉丝的组织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个人买专辑、看演唱会、无组织的散粉1.0版,追星粉丝自发组成社群分享信息、购买周边产品、粉丝间交流较多的2.0版,明星经纪公司牵头组织、分工专业(如粉头、数据粉、事业粉、战斗粉、反黑粉)、具有稳定利益联结机制的3.0版,一般来讲3.0版才算饭圈。

饭圈影响的都是哪些人,饭圈中人有哪些行为特征?

玩饭圈的主要是Z世代,大多数是“祖国的花朵”。《中国青年人社交白皮书》显示,21岁以下年轻人89%追星,80%愿意为所追的星投票,50%愿意购买所追的星的代言产品。饭圈中人具有Z世代的典型特征,如认为颜值即正义、注重圈层交友、追逐偶像消费,他们所追的星绝大多数都是流量明星(如蔡徐坤、鹿晗、肖战、迪丽热巴),这些明星人气旺盛、粉丝众多,但往往没有匹配其热度和影响力的演技或唱功,可是他们不care、他们只关心好不好看。他们的行为包括持续关注、每日打榜、投票控评、线下应援,还有所谓的死忠粉,即不管所追的星做错了什么(包括触犯法律和道德底线)、都会被原谅,甚至会为了追星放弃自己的工作、学业。

饭圈怎么了,为什么一夜之间人人喊打?

追星行为源自刻在人类基因里的偶像崇拜,如烟花歌妓将词曲家柳永视同“我家哥哥”,杜甫是李白的“头号迷弟”,潘安因貌美而被一批批少女老妇“围堵”“献花”“投果”。饭圈作为偶像崇拜、粉丝文化的升级版,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本来无可厚非。但随着当今追星已经完成体系化、团队化甚至职业化的转变,特别是在资本和利益的裹挟下,饭圈弥漫着泛娱乐化、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畸形价值观,诱导青少年无底线追星、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惯用号召粉丝、雇用水军、“养号”等方式刷量控评,人肉搜索、造谣攻击、网络暴力等行为频频出现。这些出圈、越界的“饭圈”乱象引起了高层的关注,中央网信办推出“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人民日报、中央纪委、广电总局频频发声,畸形“饭圈”文化是一种病、得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