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断乳期是什么意思(幼儿第一次心理断乳期是什么时候)

生活 0 677

心理断乳期是什么意思(幼儿第一次心理断乳期是什么时候)

在个体的成熟过程中,要经历两次心理断乳:第一次心理断乳发生在2~3岁之间,即婴儿期向幼儿期的过渡。第二次心理断乳发生在13~14岁之间,即童年期向少年期的过渡。其共同之处在于个体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孩子变得非常任性、固执,出现逆反心理,给孩子的続养和教育带来极大的困难。在这两个阶段对孩子教育、引导得不好,就会使孩子形成影响其一生的坏脾气。

幼儿到了2~3岁左右就会出现一些明显的倾向,即经常表现出探索行为,在探索过程中自尊心迅速高涨, 幼儿迫切地要表现自己, 因此, 要求自主就成为这个时期幼儿生活中自我意识的显著特征。这个时期的孩子什么都愿“自己来”,对成人的要求和帮助常以“不”来拒绝;可是幼儿的行为又常常受到父母的禁止和限制, 这往往引起孩子的强烈不满, 常常用反抗和拒绝来表示自己与父母的冲突。这个时候孩子变得非常执拗、任性、固执,很多父母认为是孩子个性有些怪,对此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 实际上, 这并非幼儿个性的表现, 而是从婴几期向幼儿期过渡所特有的行为特征, 父母如果不能以正确的态度认识这些行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这些行为,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 就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个性特征, 影响其健康成长,,父母要正确认识这个特定时期幼儿的行为,为实施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找准方向。首先,要认识到这种行为是每一个孩子这一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必然反应, 只是每个孩子反应的时间和程度不同而己。 孩子这时身心发展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熱的阶段, 能自由地与成人交流, 可以完成很多动作, 有了初步的思维能力, 于是独立意识异常强烈, 希望自已在家庭中有一席之地, 能与成年人平等。 这种对成年人生活的羡慕和希望独立的意识,使他们拒绝父母的关心、帮助,很多时候他们的行为超出了年龄的允许,是不顾后果的做法,不可能得到父母的认同,于是父母和孩子之l司产生了矛盾。 父母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这一情况, 须知这并非父母对孩子不好, 以致孩子不喜欢父母的表现, 父母在心理上应做好准备,千万别责怪孩子和自己。同时,父母特别要正确地对待这一时期孩子的逆反心理。由于孩子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希望从心理上“断乳”,使孩子特别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又由于父母对孩子行为的限制甚至处罚,使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并且感到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于是产生与父母的对立情结和反感心态,出现不管父母说的对错与否,孩子都一味拒绝接受, 并把与父母的背道而驰作为心理安慰并从中获得快感 。 如果父母不能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教育,就会加重孩子的这种逆反心理,根本达不到教育效果。

正确对孩子实施第一次“心理断乳时期' 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这一成长的关键时期, 为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打下基础,首先, 父母要认识到孩子的自立性是很可贵的, 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善于引导孩子,学一些儿重心理学知识,认真分析孩子行为的原因,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沟通,因势利导;不要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孩子能做的事就允许他做,并鼓励他做,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苦心,而不是完全与自己对立。这样就可能避免孩子逆反心理的出现。其次, 父母要严格把关, 千万不能任凭孩子的性子行事, 对其错误行为要坚决纠正。 这一阶段的孩子难以接受别人的劝阻,当不合理的要求遭到父母的阻止时,孩子会使出浑身解数予以反抗,这时父母一 定不要把孩子的这种坏脾气寄希望于自然消失上, 必须对其错误行为坚决禁止和限制, 切不可让孩子处处获胜,如果完全迁就、溺爱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就会形成孩子的不良个性品质。再次, 父母要用多种方法对待矛盾,提高针对教育的策略及其艺术性。须知孩子在与父母的对抗中,往往是很紧张的,父母可以对孩子偶尔做一些非原则性的让步,使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父母面对矛盾,可以采用“不理睬”和“冷处理”的方法,即对孩子的哭、闹、任性、要挟等不予理睬,等他冷静下来后再进行教育和引导;父母也可以根据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利用“激将法”剌激孩子,缓解矛盾;父母还要从孩子的言行中多发现其闪光点,作为因材施教的依据,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孩子的优点去克服孩子的缺点,并培养孩子好奇、好问、爱动脑筋等良好的品质和个性。总之, 在孩子第一次“心理断乳时期”,能够既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意识,又严格规范其行为,摒弃其不良行为,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就引导孩子迈出了跨向社会的坚实的第一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