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生称呼病人(古代医生自称为什么)

生活 0 869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常吃五谷杂粮,难免有个大病小灾。有了疾病就要去医院检查治疗,俗称“看大夫”。“大夫”这个称呼是人们对医生的尊称,可是,为什么人们都要称呼医生为“大夫”呢,这个事情的根源理论起来,还要从我国古代说起,这个称呼最初来自于古时候的官名。

医院大夫诊病

大夫(读音dà fū)在古代最早是一种官职,但不是医官。夏、商、周三代时,天子及诸侯都设有大夫职位,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三级。比如楚国的屈原就曾经出任三闾大夫。秦朝以来, 朝廷里设置了几种叫“大夫”的官职,有御史大夫、谏议大夫、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名称。其中的御史大夫,是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主要职务为监察执法,兼管重要的文书图籍,相当于现代的监察部长兼教育部长。汉代则设置有礼官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等,品级均为年俸六百石(读音dan),与级别最低的县令同级(县令品级为一千石至六百石)。

楚国三闾大夫屈原

到了唐代,所有高级官员都在原有的官职外再加一个“大夫”的称号。因此,那时人们只要听到“某某大夫”,就知道他是个做大官的人,于是“大夫”成了高官的代名词。

古代医生称呼病人(古代医生自称为什么)

到了宋朝,皇帝为了给自己看病方便,设置了太医局,并在医官中设立了大夫一职。太医局的医生统称为“太医”,和其他官员一样穿官员服饰、领官员俸禄,还有官品等级,属于是朝廷的正式官员。太医中有大夫、郎中、医效、祗侯(读音zhī hòu)等级别,其中大夫的级别最高。后世之人因为大夫是医官中最高的职位,所以把大夫作为医生的尊称。为了和官名中的“大夫(读音dà fū)”加以区别,便将医生称为“大夫”(读音dài fu)。

唐代御史大夫的影视剧形象

自从“大夫”的称号和医生的职业沾上边以后,人们为了表示对医生的尊敬,就称他们为“大夫”。 其意思是说,您医道高明,将来会有可能被皇帝招去做官的。到了现代,当医生和做官虽然是两码事,但是人们为了表示对医生的尊敬,仍然称他们为“大夫”。

谢谢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