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人不顶重发的由来(佛教解释贵人不顶重发)

生活 0 570
说来话长。

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上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于大兴安岭,蒙古语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少数民族。事实上,鲜卑在南北朝时同时建立了两个不同的国家,但是因为翻译问题,一支被译成“拓拔”氏,很有小说主角的光环,集大成者就是后来的北魏孝文帝拓拔宏,积极推行汉化制度的那位,“拓拔”的汉名是“元”,所以他也叫“元宏”;另一支则被翻译成“秃发”氏,比如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凉王室的创立者,武威王“秃发乌孤”。“拓拔”和“秃发”的发音在古汉语轻重唇音分化之前非常相像,可现代人听起来效果就大相径庭了。比如,倘若叫“拓拔玉儿”,听起来像是个部落里待嫁的公主;换成“秃发玉儿”,就是草原上装神弄鬼的萨满教女阴阳师了。后来秃发氏被灭国,其子孙被拓拔氏改姓“源”,因为二者同祖同宗。

这可咋整?同样是勇猛彪悍的蒙古铁骑,一旦“秃发”,竟然亡国了——历史告诉我们:头发浓密有多重要!中年男人为啥不招人待见甚至让人充满恶意?除了油滑世故假大空之外,关键一点就是“秃发”。仔细想想,这人呐,幼年可爱,少年热血,青年飘逸,老年慈祥,唯独中年,秃顶油腻色相眯眯,肚腩赘肉脑满肠肥,耷拉的眼袋和嘴角,说不完的人生哲学废话,挥之不去的年老色衰的丧气。

别说你一普通人啦,古希腊圣贤苏格拉底他老人家也不能幸免啊。——“他身材矮小,大胡子、秃顶,走起路来步子奇怪地摇晃。他那张脸被人打过各种比方:螃蟹、猩猩或者怪物,他扁鼻子、大嘴,杂乱的眉毛下一双鼓出的肿泡眼!”——我琢磨着,这得是个多辣眼睛的中年人啊。可人家毕竟是大师,在当时的雅典城邦,他丑陋的相貌与他睿智的哲学同样享有盛名——看来能够抵消秃顶影响的手段,博学是其中之一——社会聒噪,人浮于事,多读书吧。

贵人不顶重发的由来(佛教解释贵人不顶重发)

咱接着聊。

翻看前苏联(俄罗斯)政治人物史,发现一条铁律:最高领导人秃头/浓发交替进行,列宁(秃),斯大林(浓),赫鲁晓夫(秃),勃列日涅夫(浓),安德罗波夫(秃),契尔年科(浓),戈尔巴乔夫(秃),叶利钦(浓),普京(秃)……秃头者皆壮志未酬,浓发者都实现了抱负——所以啊,人到中年养好头发是多么重要。但话说回来,如果老天爷不赏脸,先天不足咋办?心态很关键!其实脱发这事儿吧,你仔细想,每个人生出来的时候不都是秃的嘛,胎毛稀疏,所以说,秃顶才是人生最真实的状态,头发浓密只是一种短暂的假象。俗话说,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你既然秃着来就该秃着走,美好且诗意还彰显豁达——前有陈佩斯后有葛大爷,哪个不是脱发甚至光头之后才成的大器?就连中老年糙男担当郭达老师都被美誉为“郭坦森”,要知道这些年光头超级猛男大行其道:布鲁斯·威利,杰森·斯坦森,“巨石”强森长期霸榜——所以啊,才华或者健美是抵消秃发影响的另外两个手段。

最后,我琢磨着,“秃顶”这个词多少令人神伤,文艺点儿应该叫“荒芜”——是先天荒芜了头顶,还是后天荒芜了内心?这是个哲学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