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中李代桃僵什么意思(李代桃僵原文及翻译)

指南 0 614

三十六计中李代桃僵什么意思(李代桃僵原文及翻译)

“李代桃僵”原意是指李树代替桃树受虫蛀,用来比喻兄弟休戚与共的情谊。后来引申为相互替代、代人受过等行为。此计中“李”是牺牲方,“桃”指受保全方。“桃”、“李”能相互替代,而“桃”比“李”更具重要性。作为敌战计,是一种借助某种手段,以一种事物的损失、牺牲,换取另一种事物的安全、成功的谋略。两军对敌,各有长短、优劣,相持不下。而长短、优劣有可能不断交叉突现。无论是哪一方,都很难取得全胜。决定胜负的,虽在于长短之比较,但也不全然。自古以来,就有以弱胜强、以短克长、以劣取优的战例,其胜之秘诀,在用谋设计。而政治舞台或商业竞争中两军对垒时,想绝对地获益往往也不现实,很多时候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此时的原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顾大局,看长远,保大利。

事例 完子以身殉国

政治斗争十分残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李代桃僵”之计,可以收到“丢车保帅”的效果,从而保存实力,以换取更大的胜利。春秋末期,齐国大夫田成子独揽大权。当时齐国正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在内百姓怨声连天,在外各诸侯国不服。田成子一直苦无良策。祸不单行,这时,越国又以其篡权诸侯为由,准备出兵攻打齐国。田成子一下便慌了手脚,急忙召集幕僚商量对策。有人说:“越国来犯,实在欺人太甚,我国兵力虽不如越国强大,但如果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敌,还是有希望的。”有人说:“时下国内人心浮动,许多臣民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到大王的恩惠,恐怕他们都不愿意倾城出动。”有人建议:“大王何不效仿他国,割让几个城池给越国,兴许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田成子在心里琢磨:倾城出动迎敌,不仅耗费太大,而且不一定能取胜。现在自己地位还不稳定,闹不好还会出现反戈一击的局面。割让城池也非上策,自己刚刚掌权,就舍城弃池,将来没有建立威望的基础,一定后患无穷。正当田成子殚精竭虑时,他的哥哥完子献出一计:“我请求大王准许我率领一批精兵强将出城迎敌。迎敌一定要真打,打一定要战败,不仅战败而且一定要全部战死。如此,可退越兵,保全国家。”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田成子不解地问:“出城交战可以,可是一定要败,败还一定要死,我就不明白了。”完子从容地答道:“你现在占据齐国,老百姓不了解你的治国本领,也没有看到你的政绩。人们私下议论纷纷,说你是窃国之贼,于是不愿意为你打仗。现在越国来犯,又有不少骁勇善战之臣,认为我们蒙受了耻辱,急于出兵迎战。这样混乱的齐国实在令人担忧。”“兄长所言极是,可是为什么非得你去主动战死才能保全国家呢?难道没有别的办法吗?”田成子面对仁爱而又勇猛的哥哥仍苦思不得其解。完子说:“越国出兵无非是要在诸侯面前显显威风,捞个正义的名声。以它现在的实力完全吞并我们还不可能。我带领一批贤良之士,出城迎敌,战而败,败而死,这叫以身殉道。越国一看杀死了大王的兄长,教训我国的目的达到了,就会退兵回城。而随我战死的那些人也了了为国捐躯的心愿,这样一来,国内的人心也就稳定了。所以,依我来看,这是最好的救国之道了。”田成子边听边落泪,无奈,听从了兄长的建议,哭着为他送别。完子以身殉道,最终救了齐国。在这个故事里,完子正是在权衡各方面利弊之后,果断决定“李代桃僵”,以己之死,保全国家,才最终让齐国得以安定。

事例2 曹洪救曹操

追赶董卓的曹操中了徐荣的埋伏,大败而逃。曹操被徐荣射了一箭,又被两个小兵刺下马来。正好曹洪赶到,杀了两个小兵,操视之,乃曹洪也。操曰:“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洪曰:“公急上马!洪愿步行。”操曰:“贼兵赶上,汝将奈何?”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操上马,洪脱去衣甲,拖刀跟马而走。这是曹洪的李代桃僵之计,值此大败逃命的当口,两个人一匹马,必须牺牲一个人才能保住另一个人的命。曹洪非常清楚,与曹操相比,自己的分量要小得多,如果一定只能一个人活下来,曹操活着的价值显然要比自己高得多。因此,曹洪说出了“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这样的名言,并毫不犹豫地让出了自己的战马,自己冒死保卫曹操逃命。

相关推荐: